9月23日,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创意系部教师何烨站上了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全媒体运营赛项的最高领奖台。经过3天的激烈比拼,她一举斩获了金牌。这一荣誉,不仅为何烨个人的职业生涯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为学院和系部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身形看似瘦小的她,赛场上却展现出了强大战力。让我们一起走近何烨,探寻金牌背后的秘密。
金牌背后:匠心破难题,拼搏铸辉煌
谈到比赛,何烨印象最深的是时间紧、任务重,操作熟练度和策略思维缺一不可。备赛期间,她采用“优先级划分+动态调整”的方式,合理分配各模块训练时间。前期集中解决技术盲区,后期通过模拟赛检验效果,并根据结果调整训练计划。她注重关键技能的精细化打磨,反复练习,形成稳定操作习惯。同时,她不断提升判断能力,学会在有限时间内平衡任务完成度与细节追求。这种节奏感,是她在备赛中总结出的关键经验。

何烨与董佳文回沪合影
作为多年同事兼此次比赛的教练,董佳文老师直言,何烨夺金离不开她的责任感和“要么不做,做就做到最好”的劲头。她回忆,何烨为熟记各类策划方案,白天在办公室对着同事背诵,晚上回家对着猫讲,还主动向虹口融媒中心的记者请教策划稿修改,向语文老师请教标点使用。比赛共三天,何烨每天结束后都会复盘,并为第二天做详细准备,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
赛教融合:经验入课程,实训促成长
回到上海,何烨就在思考“如何将比赛经验融入教学”。对此,她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她计划将赛项四大模块拆解为教学单元,融入《全媒体运营》《数字内容制作》等课程,用真实赛题替代传统案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技能。实训项目方面,她设计“阶梯式”流程:基础阶段训练单一技能,如“海报绘制”“MG动画制作”;进阶阶段模拟比赛任务,完成“文案策划→素材制作→H5开发”全流程;实战阶段对接企业项目,学生完成真实任务后,用比赛标准进行数据分析与效果评估,形成“学习—实践—反馈”的闭环。

何烨在指导学生实训
“何老师的课,内容充实、节奏紧凑,能学到很多实用技能。”这是同学们的共同感受。曾参与数字交互媒体设计赛项集训的学生殷婕,这个暑假经常与何烨一起训练。谈到对何烨的印象,她的第一反应是:“何老师备赛期间特别拼,她对细节的执着和对目标的坚持让我很受鼓舞。”在她眼中,何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榜样。
师资筑基:强教先强师,师强教自优
国赛金牌不仅是对何烨个人努力付出的回报,也充分展现了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持续投入。数字创意系部主任刘迎春表示,学院一直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每届技能大赛都选派教师参赛,与行业高手同台竞技。教师每年还需赴企业实践,接触最新技术。近年来,系部的实训课程比例不断提升,实践教学已占到总课时的55%以上,学生通过实操更好掌握理论知识。
学院在赛事保障方面也投入大量资源。系部按正式比赛标准配置训练环境,确保师生在真实场景下备赛。同时,组建由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为参赛师生提供专业指导。

何烨接受媒体采访
金牌如同灯塔,将激励更多师生在全媒体运营领域不断精进、持续突破,为数字创意行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