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特邀文化学者、资深媒体人吴向九开展以“AI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再思考”为主题的通识教育讲座。本次讲座通过现场讲解与互动问答相结合的形式,深度剖析传统文化内核,探讨AI时代下文化自信的传承与创新,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现实意义的思想盛宴。

讲座伊始,吴向九以“学习的目的何在”切入,对比了“考大学找工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不同答案,着重阐释传统文化中“学习是为了更好成长,达至‘逍遥游’境界”的终极追求,结合孔子“学以致用”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深层意义。

吴向九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同源共流,皆以《易经》“天人合一”为核心宇宙观:儒家“中庸之道”、道家“太极阴阳”、佛家“缘起性空”在哲学层面殊途同归,形成“儒为表、佛为心、道为骨”的文化共同体。他特别引用《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强调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的塑造作用。针对《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他从“道”的本体论出发,解读“道生万物”的宇宙观与“有无相生”的辩证思维,通过“上善若水”“柔弱胜刚强”等经典命题,阐释老子对自然规律与处世智慧的深刻洞察。他结合现代物理学“奇点”理论,提出传统文化与科学思维的内在呼应,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化当代价值的思考。

在“文化自信的源泉”部分,吴向九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指出,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集体无意识与经典智慧,历经千年积淀融入民族血脉,是应对AI时代挑战的精神根基。面对“AI是否会消解传统文化”的疑问,他提出“尽信AI不如无AI”,呼吁以“深度融合而非对立”的态度,让传统文化在科技浪潮中焕发新活力。

现场互动环节中,学生们围绕“AI技术与道家‘无为’思想的关系”“《道德经》里的上善若水和职业素养的联系”等问题踊跃发言。吴向九耐心回应,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在工匠实训中践行“精益求精”的儒家精神,在职业规划中运用“顺势而为”的道家智慧,让传统文化成为职业发展的“隐性竞争力”。

本次讲座是学院积极探索通识教育与“大思政课”有机融合的重要实践,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增强其对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伦理道德等重大议题的思辨能力。未来,学院将继续挖掘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通识教育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兼具扎实专业功底和深厚文化素养的新时代技能型人才。
